35年的资本累积

2014年APEC峰会刚刚在北京结束,围绕着峰会的话题还在延续。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便是宏伟的“一带一路”(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)计划,实际上是准备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设立丝路基金,投资亚洲经济建设。
搞这么大的项目也许我们自己也会问,为什么要这么做呢?我们有能力这么做吗?

一切源于产能过剩

其实造福亚洲也许并不是真实目的,内因才是主要的。网上也有不少文章分析指出,这么做很大程度上能够缓解国内多个产能过剩带来的压力,特别是钢铁、水泥、煤炭行业,国内的雾霾近年来逐渐加重就是很好的证明。通常认为解决产能过剩有三条路:一是产业升级(技术升级和资源重组),二是扩大内需(如城镇化建设、经济一体化建设和铁路建设),三是企业国际化(资本输出带动商品和劳务输出),(参见此文)。三条路本质上是一条:挖掘需求,当然国内需求是优先的。这么看也许就明白了为什么要推动城镇化建设,为什么要宣传高铁,为什么要提“一带一路”。不过这些措施能给国内经济增长带来多大提升,尚且有待论证,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产能过剩带来的问题是更紧迫的,也是更严重的,我们也不是一次两次看到某些国家倾倒过剩的牛奶等新闻。至于为什么会产能过剩,一方面源于企业的盲目跟风和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,另一方面还在于国家调控的滞后型。

花了35年积累资本

现在来看第二个问题,那也就不是问题了,既然已经到了这个阶段,也没有更好的出路了,没有能力也得逼你这么做。不过真要说有没有能力,大概还是有一点的。改革开放35年也并不是一番风顺,从一开始的政治改革受挫,到市场经济所带来的下岗潮,再到艰难的“入世”(加入世贸组织),每一步都是艰难前行。如今面临产能过剩,要说没能力,至少也有不少经验。虽然经历了这么些艰难,但是在国内特色的政治体制下,坚持经济发展了35年,这35年的发展我认为用“35年资本积累”更为贴切,因为有个不争的事实是国富民穷和贫富差距。不过好在现如今的政府首脑还正处在雷厉风行阶段,支持的呼声还是比较大的。况且进来某些迹象也在预示着一个好的兆头。比如政治改革依法的全民反腐,顺带刮起的官员自杀风、离奇死亡风和情人举报风。又比如民族企业的崛起,特别是互联网企业。又比如珠海航展显示出的国产军工的进步。可以说从政治、经济、军事三方面都有进步,这些进步多少说明中国还是有能力的。

问题还很多

然而中国还有很多方面的不足,比如教育和科研。进来不断曝出校长的不正当行为,科研项目经费丑闻,以及优秀科研人才的不断外流。另外中国目前不具备吸引世界人才的能力,都说是软实力不够,我更倾向于中国还没有诞生一种振奋世人的哲学思想。国外靠近中国大多是冲着钱来的,口服心不服迟早要出事,特别是我们的邻国日本。另外两年后美国很可能诞生一个更加强硬的总统,我们的机会不多了。

评论